二战时期相当多的轻武器都应用了木头材料,从吃鸡众熟悉的98K,美军的“大八粒”,到制造量极为巨大的波波沙,都是如此。
在很长的时间里,木头都是枪支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,不光当枪托,还组合了部分枪身、护托。就连MG42、MG34通用机枪也有个木质枪托。
别瞧不起木头,木头枪托性能并不差,它具有轻巧、结实的特点,还拥有不错的韧性,手感上佳,冰天雪地里不冻手,是很不错的结构材料。
木头的大量使用也与曾经的生产力有关系,木头性质出众易于加工,成本低廉还节省钢铁,干啥不用?
当然,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完成了,钢铁产能已经不算什么很大的问题,那时候的人仍在继续使用木头材料造枪,属于历史的发展惯性。
一支常见的栓动式步枪,它们采用了全威力弹药,拥有很出众的长距离弹道性能和杀伤力。这类步枪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中如鱼得水,是符合那个时代军事需求的武器装备。
由于枪支的后坐力巨大,需要严整地抵肩射击,枪械必须拥有一个巨大的枪托。因此,钢铁几乎不可能应用在栓动步枪的枪托上,它会加大全枪重量,浪费金属材料,还会让射击痛苦无比——金属的缓震能力可比不上木头。
而且,就耐用性而言,金属枪托也不一定超过木头,它们很容易在摸爬滚打中被撞击弯折,或者没完没了的锈蚀。要枪托更耐用,只需要在木托尾部安上一块铁即可。
现代栓动式步枪仍然存在,民间多用于体育竞技和狩猎,军中多用于精确狙击。民用产品依旧喜欢用一些漂亮的木头来彰显华贵,军用则已经采用了各种新型复合材料代替。
如美国越战时期招标的M40A1狙击步枪,它是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专用狙击枪,脱胎于雷明顿M700,与毛瑟枪拥有一定的渊源。
M40狙击枪早先采用的也是木头身托,但在使用过程中美军还是换掉了木材,改用玻璃纤维代替。玻纤更轻,不会像木材那样因为恶劣环境长时间的使用而缩胀形变。为了维持狙击枪的精确,木质部分需要经常性地进行防潮保养和修型刮削,非常麻烦。
二战时期的士兵哪里去搞玻纤做枪身?德国的MP38\40冲锋枪用了点塑料都已经算创举了,晚期的毛瑟98K倒是为省钱搞过胶合板版本。作为大量生产的消耗品,人们在战争期间根本无暇改进方案,也没有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本事。
二战期间采用了全钢材质的武器,基本上都是为省钱省工搞出来的。比如英国的斯登(有木托版本),苏联的PPS-43,德国的MP-38\40,美国的M3黄油枪等等。
为了多快好省,廉价冲锋枪们大量应用了金属冲压件,也省去了木头枪托,毕竟木头的工序也非常麻烦。
一个木头枪托需要消耗采伐、除虫、干燥、分割、切削、打磨、上漆等多个工艺,哪里及得上冲压工艺,“哐当”一声就能搞出一堆零件,能造饭盒就能造枪,只要钢板管够,当场造了当场下线,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。
不过,尽管有这几个金属枪托的典型,却不代表金属枪托的时代就此到来了。二战后的M14,FAL,AK47,G3,等自动步枪,也都继续沿用了木头结构。
全金属的也有几个
后来的枪械们也没有全都使用全金属,从越南战场美军使用塑料枪托的M16开始,现代枪支纷纷走上了塑料+橡胶枪托的道路。